一位七旬残疾果农,一位生意人,一位退休老人,组成水果销售“铁三角”——
□ 冯越超 记者 范玉贤
昨天,横山桥镇横中路,美利达自行车专卖店门口,停着一辆老式的面包车,3个人顶着烈日,将车里的一箱箱葡萄搬到店里。40箱葡萄,片刻之间便整齐地摆放在了阴凉的空调房间里。
3个人中,一个是焦溪的七旬残疾果农,叫朱本兴;一个是自行车专卖店的老板,叫王洪国;一个是面包车的主人,丁堰街道的退休老人刘幼春。
三个毫无血缘关系、相隔十几公里的陌生人,却因为爱心聚在了一起。“我的葡萄采摘后,老刘帮我送货,王老板帮我销售。”朱本兴说,他们组成了销售“铁三角”,而这样的搭档组合,他们已经坚持了六年。
朱本兴今年72岁,以种植果树为生,种了葡萄1亩半、翠冠梨2亩。2005年,因为一次意外事故,他失去了右臂,造成三级伤残。“单手也能撑起一片天。”自强不息的朱本兴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又投入到果园中。每天在果树园里穿梭,翻地、锄草、施肥、浇水、剪枝、采摘,一年四季从早忙到晚。
“别人一天的活,我要干三到五天。”尽管这样,朱本兴仍将果园打理得井井有条。到了夏天,蔓生的绿藤间,一串串葡萄晶莹剔透,香气四溢,他黝黑的脸上却喜忧参半。“葡萄长势好,打心眼里高兴,可7000多斤葡萄要怎么销出去,每年都把我愁坏了。”
就在朱本兴发愁之际,王洪国伸出了援手。“我姐姐和朱本兴的女儿是同事,6年前,我从姐姐处得知老人身残志坚的故事后,决心帮他一把。”
王洪国是横山桥镇芳茂村人,父母在他小时候相继离世,只剩下奶奶、姐姐和他相依为命。“因为家中贫困,奶奶和姐姐身体都不好,我考上高中后没继续念下去,十几岁就出门闯荡。”
勤奋踏实的王洪国打拼多年后,小有所成,也积累了不少人脉。“接触的好多人都是企业的负责人,朋友圈目前有好几千人。”他想,何不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帮老人一把。
“40箱夏黑葡萄已到货,一箱10斤,40元/箱。”每年夏天,在朋友圈里帮老人“吆喝叫卖”成为王洪国每天必做的功课。“今年,老朱种的梨子第一年上市了,虽然量不多,但清甜可口、水分足,也很受欢迎。”同时,王洪国的自行车店成为了水果“仓库”。“我们店位于横山桥集镇区,地理位置比较好,便于客人提货。店里开着空调,比较阴凉,便于葡萄储存。每次送来的葡萄基本上当天就能卖出去,每年要帮老人销售两三千斤。”
每次葡萄送到店里后,王洪国都提前将钱付给老朱。朱本兴只有一部老年手机,不会微信转账,王洪国每次都要到银行取出现金当面交给他。“他卖的是良心葡萄,个头饱满、味道甜,但是价格低,有好几次想要多给一些钱,可他坚决不收。”
销售难题解决后,怎么运输又是一个问题。这时候,丁堰街道丁堰村的退休老人刘幼春又伸出了援助之手。
6年前,刘幼春跟朋友去焦溪游玩时,结识了朱本兴。有感于残疾果农的辛劳和不易,刘幼春决定用自家的面包车帮老人送货。“从丁堰的家里出发到焦溪,帮忙把葡萄搬上车,送到横山桥王老板店里,再把老人送回焦溪,才能回家。”刘幼春说,最近是葡萄销售旺季,每两三天就要帮忙送一次货,每次都要赶上50多公里。
记者了解到,刘幼春办了一家工厂,自己平时也开车跑业务。“放弃跑业务,还常常去做公益,付出时间、精力不说,还有经济损失,光油费都要贴进去不少。”家人知道他是个热心肠,支持他做这种“傻事”。“也就夏天忙一忙,举手之劳而已。”刘幼春说。
王洪国告诉记者,最近,“乐行天下”自行车俱乐部成员知道“铁三角”的故事后,凑了两千元,订购了50箱葡萄,用于给环卫工人“送清凉”。“这样的事情很多,大家购买葡萄,不是为了自己享用,而是用于慰问高温下的劳动者,让人很感动。”
坚持六年,只为把爱心公益延续下去
责编: 万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