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1月13日,经开区召开“卫生强基”建设动员大会,将积极开展“卫生强基”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公共卫生提质工程、基层医疗提升工程、人才队伍提升工程、智慧医疗提升工程、健康经开提升工程五大工程。即日起,本报推出加快推进“卫生强基”建设系列报道,展现卫生健康工作的区域成果。
在“预防为主”的理念指引以及近两年来疫情防控形势始终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构建强大的公卫体系成为当务之急。当前,经开区通过率先打造“黄码”医院,不断完善疫情下应急处置能力,做好公共卫生提质工程。
11月17日下午5点整,横山桥人民医院“黄码”市民就诊人数清零,“黄码”市民就诊特区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作为全市唯一一家隔离管控患者的指定就诊医院,横山桥人民医院开辟了“黄码”市民就诊特区,11月6日至17日共接待门诊患者321人、住院患者8人。
疫情期间,既要满足“黄码”市民诊疗需求,又要规避疫情传播风险,这对于就诊特区所在医院有着较高要求。横山桥人民医院位于横山桥镇兴隆路,位置相对远离市区,疫情传播风险较低。凭借地理优势和较高的软硬件水平,横山桥人民医院成为了“黄码”医院的有力选择。
独立分布的楼宇设置,使得医院在接收“黄码”市民的同时,不会耽误普通市民就诊。2019年9月中旬,横山桥人民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为市民提供正常诊疗。而此次被选定为“黄码”市民就诊特区的区域为医院老院区独立楼栋,内设53个住院病房,配备基础移动诊疗设备,满足了“黄码”市民就诊的基本需求。就诊人员按码分流,就诊通道双线并行,医院诊疗工作有条不紊。
除了完备的软硬件水平,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也是决定医院能否胜任“黄码”市民诊疗工作的关键之一。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横山桥人民医院作为经开区医学隔离点,全力应对疫情,已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为防止疫情卷土重来,横山桥人民医院在坚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了4次以上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鼓励他们做好“预习”,时刻准备战斗。11月2日,新一轮疫情发生,横山桥人民医院快速反应、连夜行动,3天内筹建好就诊特区,防控工作有力有序。
为早日实现“黄码”市民就诊人数清零,医院集合各科室精兵强将,组成了一支16人的队伍,进驻“黄码”市民就诊特区。此外,全市10家医疗机构还增援了46名医务人员,“全科”诊疗阵容涵盖儿科、新生儿科、内分泌科、肿瘤科、骨伤科、放射科、超声科、检验科等,全面满足各类患者的需求。
“黄码”医院的打造,是疫情防控的一次积极探索。经开区还加强重点人员管控,共设置了1个常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4个备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
为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今年以来,常州经开区共在线上线下开展防控政策宣传和专业技术培训45次,组织开展潞城街道全员核酸检测应急演练和全区疫情实战应急演练;目前,全区共设置251个核酸采样点,具备1天完成全员核酸检测的能力。规范新冠疫苗接种,全区现有6个固定接种点、3个集中接种点和2辆流动接种车,具备日均接种11000剂次的能力,阶段接种任务完成率均位于全市前列。经开区公共卫生管理服务中心新大楼建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建成后将有效提高经开区公共卫生管理服务水平。
探索建立“黄码”市民“安全区”不断构筑强大公共卫生体系
责编: 蒋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