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领域做得风生水起,礼嘉镇的王国伟、王晓锋父子俩却“跳槽”到农业—— 走进礼嘉镇华渡村,水蜜桃、油桃等水果相继进入成熟采摘期,满眼的果实令人赏心悦目。葡萄园内,1亩地只种8棵葡萄,视野开阔、空间疏朗、层次分明。享受丰收喜悦的除了村里的农民外,还有甘愿“转战”农业的常州国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锋。
2000年,王晓锋的父亲王国伟创办了常州市国伟钢结构有限公司,目前年产值2000余万元。2016年,利用礼嘉镇创建“葡萄特色小镇”的契机,父子俩创办了常州国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葡萄50多亩、蟠桃30多亩、石榴20多亩、橘子30多亩。
农业是弱势产业,比工业多一层自然灾害的风险。在工业领域做得风生水起,为何会选择“跳槽”到农业?
“希望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说起“跨界”当农民的缘由,王晓锋回答道。成长奋斗在礼嘉,他对这片土地有感情,“礼嘉镇葡萄种植面积1万余亩,面积大、产量高,但是卖不了好价钱。同样是夏黑葡萄,前几年收购价有的每斤2.5元、有的每斤8元。”
品种、质量参差不齐,品质、价格提不上档次,让王晓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考察周边地区的农业产业,看到农民致富的实例,他燃起了耕耘和收获在田间的希望。
“在工业领域有着深度积累的父子俩进入农业领域,带来了更多的跨界视野和融合思维。”区园艺工作站站长姜维华说,对农业最直接的改变,就是将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带进来,这些是一般农民无法做到的。
3年多来,围绕“资金投入、科技支撑、品种优化、设施配套”多个方面,父子俩主动寻题破题,筑就致富路。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2000万元,用于购买果苗等农用生产资料、添置农业机械、建起大棚农业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等,实现“以工哺农”。
另外,王晓锋把市场化、技术化的工业思维“嫁接”到传统农业中,想方设法请来“科技大神”。“我们是常州率先采用‘限根高架栽培’新模式种植大棚阳光玫瑰葡萄的基地。”王晓锋介绍,通过和南京农业大学的教授合作,基地采用限根栽培模式种植。每棵葡萄藤下2平方米大的“花坛”,里面没有土壤,只有营养基质和水,用的是有机生物肥。“这样种出来的葡萄品质好,价格比常规种植模式的品种要贵20%。”
基地还采用了“数字化栽培”,像修剪园艺盆景一样来种植葡萄,让农户们开了眼界。枝留多长、叶留多少、葡萄几串等都有相关标准。经过两年左右的培育,葡萄藤蔓覆盖田间,从而实现高产。
王晓锋还办起了江苏省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建在“家门口”的培训班,时时指导村民果树种植、培育和管理,帮助农户在农业技术和思想观念上不断升级。同时,遵循绿色生态的种植理念,采用现代栽培技术,建立了严格的生产规程,实行“从土地到舌尖”全程质量监管。
除了新技术、新模式,父子俩还带领农户在新品种上不断探索,种植了葡萄、蟠桃、石榴、橘子等多种水果。
王国伟办起了2000平方米的市场,免收农户租金,帮助对接经纪人,打开市场销路,“目前每天早桃出货2000多板,最高峰达到上万板。”让种果树的“老把式”想不到的是,王国伟父子俩的“跨界”,给村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农民亩均产值比过去高出2000元,销售渠道更广了。
“做农业是一场持久战,投资不能急于看到回报。”王国伟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前3年一直在投入,今年果树陆续长起来了,预计产值达300万元。”
从发展工业到“以工哺农”,每年拿出约50万元投入农业,再到逐步打开市场销路,看着果园里沉甸甸的果实,父子俩对农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从钢结构“跨界”到种葡萄,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责编: zhuangen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