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天气:

您当前的位置 :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龙年龙元素 “龍”重登场
来源: 作者: 日期:2024-02-10  报料热线:86598222

  在中国文化中,龙具有特殊地位,象征着吉祥、繁荣等美好寓意。甲辰龙年到,龙元素“龙”重登场,处处龙气满满。从鞭龙、赛龙舟到非遗龙文化,再到龙地名,武进人对龙喜爱和尊崇,同样也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糕团堆花与“龙”共舞

  □ 记者 蒋雯

  糕团堆花在江南享有盛名。每逢喜庆日子的时候,老百姓都会做一些糕团堆花,图个好彩头。新年临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华焕仁又忙碌了起来。今年,他特意制作了一批龙元素的糕团堆花,以独特方式迎接龙年的到来。

  华焕仁从13岁开始跟着母亲学习制作糕团堆花。50多年积攒下来的功夫活,华焕仁已经做到了手上有数,不仅揉出的团子软硬适中,而且每个团子重量误差都不会超过一两。“糕团不仅需要全程手工揉搓,还要用柴火烧的炉子来蒸。”话毕,华焕仁将蒸熟的糕团取出,拿出陪伴他几十年的剪子、镊子,开始堆花。

  普通的花样相对简单,十来分钟就能做出一件作品,难的是像“龙凤呈祥”“年年有鱼”等花样。将各种颜料加到米粉里,搓、捻、揉,两小时后,一条黄色的龙就做成了。“这是龙须,那是龙爪。”巧手下,一条条惟妙惟肖的“龙”盘在大小各异的糕团上,色彩丰富、形象生动,碰撞出非遗技艺与现代艺术的火花。

  舞出“龙”精神

  □ 记者 陈寒秋

  鞭声脆响,鼓声铿锵,五彩鞭龙上下翻腾、左右盘旋,时而夭矫飞舞,时而昂首冲空,时而回首缠尾……作为集竞技、观赏、娱乐于一体的全身性运动项目,近年来,鞭龙在全国各地逐渐兴起,深受广大健身爱好者的喜爱。

  “传统的舞龙专业性要求高,且有场地的限制,不适合全民健身,但鞭龙介于艺术体操和传统舞龙之间,动作潇洒带劲,既能健身还能娱乐,也因此吸引越来越多人加入这项运动。”常州市健身鞭协会会长张怀香介绍,现在全国各地有几十万人参与到舞鞭龙的队伍中来。

  鞭龙既可一人单舞,也可多人共舞。舞鞭龙时,重心稳定、上身前倾,手上动作要顺势,先用手轻轻倒写‘8’字,待龙伸展开来,再稍微用力甩动,龙就活灵活现起来。市健身鞭协会还将鞭龙带进校园,让同学们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传承“龙”精神。

  春节期间,市健身鞭协会将在淹城春秋乐园舞动鞭龙,为大家带来视觉盛宴,也祝福全市人民健康长寿,幸福快乐,充满“龙”的精气神。

  博物馆里“寻龙迹”

  □ 记者 陈寒秋

  新石器时代开始,几乎所有的文化层中都发现有龙形图像、器物。传承至今,龙以神秘、刚健、智慧、尊贵的形象存在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武进博物馆中,便藏着“龙”的痕迹,以文物见证历史。

  淹城遗址除了保存完整的三城三河地面城池遗址,还有数量众多的出土文物,其中青铜器造型尤为奇特。在武进博物馆“春秋淹城”展厅,陈列着双兽首三轮青铜盘,盘底下装有可转动的三轮,轮前两侧伸出两条长颈回首的夔龙形象,大目圆睁,吻部前伸,长颈上部饰鳞纹,腰部刻划有双翅纹饰,具有典型的吴国青铜文化风格。

  中国人把玉视作天地精气的结晶,对龙的崇拜自然而然地同玉器相结合。馆中的白玉苍龙教子带钩是清代乾隆年间非常流行的一种纹饰,苍龙威严教诲,螭儿虚心听教,整体造型美观,雕工精细,有“望子成龙”之意。

  去博物馆追寻千年文脉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武博,还能看到很多龙纹饰,如“夔龙纹”“蟠螭纹”“蟠龙纹”“顾龙纹”“双体龙纹”“双头龙纹”等。春节假期,武博免费对外开放,市民朋友们可以来此参观,丰富假期生活。

  300处“龙地名”讲述龙城故事

  □ 记者 陈寒秋

  在龙城,“龙地名”随处可见。据不完全统计,“龙地名”在常武地区约有300处,其中武进国家高新区就有40余处,它们散落在城乡各个角落,使常州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龙城。

  “龙地名”中,寺庙有白龙观、龙潭庵、乌龙庵、九龙禅寺(庵)、白龙庵等;街道有龙虎塘、青龙等;社区有湖塘镇龙潭社区等;山名有雪堰镇龙王坞、雪堰镇龙泉山等;河名有南夏墅街道的顺龙河、龙资河,兰陵街道的龙游河,青龙街道的青龙港等;地标名则有石龙嘴、龙船浜等。而常武地区的青龙古桥特别多,保存至今的至少有6座,分别位于郑陆镇焦溪老街、南夏墅街道港桥村、西湖街道塘门村、孟河镇孟城社区、湟里镇武宜村和横山桥镇横山桥村。

  从古至今,人们习惯将动物引入地名,所以新春打卡“龙地名”也是件雅事。大家可以借此契机,了解、探讨自己家乡、村落的地名故事。

  刻在骨子里的“龙舟精神”

  □ 记者 蒋雯

  扬龙舟精神、迎甲辰龙年。龙舟文化源远流长,常州首支业余龙舟队——龙城龙舟队也趁着新年到来之际进行下水训练,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龙舟文化,赛出运动风采。

  训练现场,队员们跟随鼓点卖力划桨,动作整齐划一,龙舟如同箭一般掠过水面。从岸上看龙舟,就像一条“大龙”,一条龙舟上标配是22人,有20名桨手、1名鼓手、1名舵手。在大家看来,赛龙舟成绩是次要的,除了锻炼身体和意志,更是一个考验团队协作和意志力的活动。

  队员王巍洪是龙舟队组建人之一,同时也是一名领桨手,掌控着整个龙舟的桨频和速度。“我接触水上运动已经8年了,作为土生土长的龙城人,对赛龙舟这一运动更有一种别样的情结。”王巍洪说,龙舟是一个集体项目,能够把大家的热情激发出来,从中获得健康和快乐。

  指尖上的“中国龙”

  □ 记者 陈寒秋

  辰龙年,棕编龙。棕编是指尖的艺术,技艺传承人俞家祥平日里就喜欢研究“龙”,今年更是创作了7种、上百条“龙”,用双手编织梦想,用棕编传承精神。

  蛇、牛、兔……俞家祥创造的“动物世界”令人眼花缭乱,今年的棕编龙格外受到市民欢迎。“龙为春节增添了一抹祥瑞色彩,有位顾客一次性选购了60多条‘龙’,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俞家祥说。

  2023年,俞家祥的“俞氏棕编”成功申报了区级非遗,他的“守艺”之心也愈发地坚定执着。传承和弘扬非遗,提升文化自信,不光是棕编,各行各业的非遗传承人纷纷“出手”,创作出各类龙年主题的手工艺品。

  手工木版年画 留下传统味道

  □ 记者 蒋雯

  记忆中,年画是贴起来的风土人情,也是年味的一部分。说起年画,不得不提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木版年画。龙年至,常州木刻印绘年画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振宇将“龙元素”融入年画中,表达对新年的祝福,传递浓浓的年味。

  单银娣艺术研究院展出着张振宇的精彩作品及藏品,一张张工艺精湛、色彩鲜艳、龙年主题的木版年画令人眼花缭乱。木版年画的工艺并不简单,从出稿、刻版、印刷、彩绘到装裱,每一步都要下足功夫。“技法很重要,拿棕刷的手一定要平稳,雕刻的板子要选择硬度高、密度大的。”张振宇告诉记者,今年是龙年,他特意制作了龙年的3套色版,为大家送去新年祝福,“既可以作为摆件,也可以挂在家里作为装饰画,寓意着祥瑞与好运。”

  “龙里龙气”藏书票

  □ 记者 蒋雯

  甲辰龙年到来,在武进藏书票博物馆内,一幅幅精美的藏书票铺满作品展示台,浓浓的年味带着厚重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藏书票收藏家王嵘创作了一系列龙主题藏书票,将藏书票技艺与传统年俗完美融合,传递生肖文化之美:青花瓷系列色调呈现淡雅沉静,以青花绘出云龙纹图案,素雅丰富而多层次;五福临门系列作品主色为金黄二色,使用多版套色技法,烘托出龙年氛围;纸刻版系列的龙活灵活现,蜿蜒于现代建筑之上,蔚为壮观……

  “今年创作了多款藏书票红包,如五福临门、盛世龙腾等,希望传统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间发扬光大。”王嵘表示,藏书票作为一个新的文化载体,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龙年龙元素 “龍”重登场

责编: 庄恩慧

相关新闻:
苏ICP备10099057号-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10007 版权所有 武进区融媒体中心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