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诸丽琴 文/图
孔奕迦与多肉结缘,已经有5个年头了。因为怕家里的熊孩子捣乱,她把自己的多肉小基地,建在了单位一个很少有人经过的角落。
午间休息的时候,孔奕迦会将多肉一盆盆摆到外面晒晒太阳。于是,“秘密”就不再是“秘密”。忙碌了半天的同事们,透过远远近近的窗户,看到了这道美丽的风景。于是,这个“秘密基地”,就成了大家辛勤工作之余的“小美好”。
一次爱心义卖,与多肉结缘
孔奕迦的第一盆多肉,源于2012年的一次爱心义卖。
2012年夏天,一次帮助贫困学生的爱心义卖现场,孔奕迦买下了几盆绿植。那时,多肉还不像现在这么流行。孔奕迦甚至不知道自己买回的绿植中,有两盆是多肉。“就觉得叶片圆嘟嘟的呈手指状,很可爱,也不知道是什么。”
看到叶片上有一层白色粉末,孔奕迦觉得有些脏,回家赶紧用水冲洗干净。没多久,其中一盆多肉死掉了。她有些小小的失落,上网查资料,才知道自己买回的第一盆多肉叫“乙女心”。原来,多肉身上的白色粉末,一方面能够抵挡紫外线的袭击,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减少水分的散失。
传说,在多肉界,有着这样一个“魔咒”:一入肉坑深似海,从此一切皆路人。孔奕迦笑称自己是“欢快地入了坑”,开始四处逛普货市场、精品的玩家大棚,挑选中意的肉肉,在盆和肉之间纠结半天,乐在其中。5年来,孔奕迦养的多肉已经不计其数,现在留下的50多盆,都是一轮轮精挑细选留下的;当年第一株“乙女心”,也被养得珠圆玉润。
多肉可以叶插,用一片叶子,插出一棵植物来。孔奕迦觉得,这就是生命的奇妙。她精心培育了一盆多肉组合,都是用不同种类的多肉,一点点叶插出来的,耗时很久。不少人出高价想买,都被她回绝了。“叶插这件事,对于爱多肉的人来说,是一件里程碑事,这证明自己是个有手艺的老‘肉友’啦!”
为一棵不知名的多肉,她莫名执着两年
孔奕迦的多肉家族里,有一盆非常不起眼的多肉。看起来有些干枯的枝干上,生长着一些米粒大小的果实,或嫩绿、或浅紫,从外观上判断是浆果类。“不要小看它,我等了它2年,花了500元。”
2014年,孔奕迦第一次在夏溪花木市场的一家小店见到它。“我当时瞄了眼价签,拿起来对店主说,‘这凭什么卖200元啊’,店主但笑不语,我仔细一看,标价2000元,赶紧放下。”此后的两年间,孔奕迦经常会去看看这棵不知名的多肉;这棵多肉也一直没有卖出。店主带着它参加了很多展览,可惜没有人说出它的名字。“它生长得太缓慢了,每次去看它,感觉都没有生长一样。”
2016年夏天,孔奕迦又一次去花木市场。“多肉在夏天不好养,不少卖家都会低价处理,就想趁这个机会,让店家便宜卖给我。”最终,这盆多肉以500元的价格成交。尽管外人眼中这盆多肉“有些丑”,但孔奕迦却满心欢喜。
被带回来的这盆不知名的多肉,照旧以一种极其缓慢的速度生长着。“我几乎认识每一个新长出来的小果子,你不觉得很浪漫吗?”她说,对这棵多肉的莫名执着,不在于外表,而是一种“感同身受,对生命的敬仰”,“虽然缓慢,但它在努力生长,时间才是它最美的化妆师。”
没有丑多肉,只有没被照顾好的多肉
孔奕迦坚持认为,没有丑的多肉,只有没被照顾好的多肉。“把一棵多肉从普通变得美丽,过程本身就给人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因为热爱,她常常忍不住操心“别人家”的多肉。同事们买回来的多肉,多半交给她照顾。她把别人扔在花坛里垂死的两株多肉捡回来,悉心呵护、重新造型,“现在又到‘被人追’的状态。”
“养多肉的人,都会渐渐养成捡垃圾的习惯。”孔奕迦说,废弃的桌子、木条、塑料筐、泡沫盒等等,现在都是她的宝贝。她将废弃的桌子和木条敲敲打打做成多层框架,成了多肉们的展示架;泡沫盒上挖上一个个坑,用来保护和固定。遇到下雨又不是工作日,孔奕迦会从家里赶到“秘密基地”,将多肉们安置到安全的地方。“前段时间周六暴雨,我来晚了,有几盆漂亮的多肉被冲走了,只找到花盆,别提多心痛了。”
多肉基地成为工作之余的“小美好”
责编: wanyi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