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一个插花作品,就觉得特别好看。植物用了很长时间从开花到结果,观察它们的每个阶段的形态变化,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尝试去把不同形态的植物组合在一起,就更感觉奇妙,之后就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花艺。”90后花艺师潘昱衡说道。
10年前,常州老同济桥底下的花市还是车水马龙。每个周末,在那个忙碌的立交桥下,经常会出现一个身穿初中校服的男孩,目不转睛地盯着一些新鲜货研究,那个男孩便是潘昱衡。他告诉记者,在爷爷的耳濡目染下,从小就对花有着浓厚的兴趣。此后,潘昱衡以花为媒,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花友,每次带花友们参观自己精心布置的小花园时,他都会不厌其烦地重复每一株植物的故事。
寄情树木花草,文人雅士自古就有。每个季节,都有许多不为人们知晓的花开花落,路边的野花、原野的小菊、池中的水生植物、农田里各种作物……都可以作为插花的花材。潘昱衡遵循每种花材的特性,创作独有作品,记录一花一器返璞归真的美。他的足迹遍布于山野,总在寻寻觅觅那些被风雨侵蚀的枯木、流石;那些其貌不扬的野果或树枝,在他的手下,变成一个个美妙的艺术作品。
面对骨瘦消残的枯枝,仿佛看到了它过往临风而立的傲骨之气,那盘踞山石之上的惊人力量;石灰岩上,臭椿盘根错节地展枝舞叶,挽留那濒临寂灭的生命之光;在狭小的缝隙里,紫斑风铃草用它清脆的铃铛摇曳着曾经的故事。潘昱衡以透明亚克力水盒为器,臭椿、枯木、紫斑风铃草、探春花、石灰石为花材,创作出的作品《逢椿》,令花友们啧啧称赞。
在潘昱衡看来,花艺并不像一般人所想的那么简单随性,这是一个非常讲究创意和点子的手艺。每次开发新品,都需要“头脑风暴”,再进行仔细推敲和反复打磨。
一花一木方寸间见情韵
责编: wanyi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