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天气: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品质生活 > 园艺 > 正文
艺匠杨国范传承非遗造山叠石艺术
来源:武进日报 作者: 日期:2019-01-23  报料热线:86598222

  家住雪堰镇夏墅村的杨国范,在园林营建业中名气颇大。从业33年来,他以造园为业,将武进历史名人戈裕良创造的造山叠石“勾带法”艺术融会贯通,在业界声名鹊起。最近,他的戈裕良氏造山叠石艺术已成功入选区第五批非遗项目。

  幼时爱好成就事业

  杨国范的祖父杨沐斋为江南大儒钱名山学生,父亲杨瑞官自小喜欢花木,居处多嘉木异树。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杨国范从小就喜爱花木园林。及至壮年,他遍访江南名园、名宅,留心其建筑特色,尤爱皖南诸山,从中感受真山水的魅力。

  上世纪90年代初,杨国范结识了无锡园林局的李正教授,从而认识了扬州、苏州不少从事叠石工作的老工人。这些老工人大都身怀奇技,杨国范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叠山营水的更多技能,开始独立为有需求的市民造园。

  “我建造最早一批园林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在无锡阳山。”杨国范说,在那10年里,他在潘家、南宅等地营建了多个私人园林,渐渐有了名气,越来越多人找他造园。在承德、沈阳、长春等地,都有他的作品。

  传承艺术造山叠石

  与戈裕良的缘分,始于李正与叠石老工人的言谈。1991年,杨国范到苏州环秀山庄,那里的假山就是戈裕良以“勾带法”营建的遗构。“我一见就觉得震撼,过去没有水泥,能把假山建得如此牢固、美观确属本事。”由此他开始到处寻找带有戈裕良“勾带法”特色的假山,不仅多次探访本地的古典园林,还曾多次到戈裕良的祖籍地洛阳尚湖墩戈家头,采撷戈氏逸闻。

  戈裕良是清代常州造园名家,其造山叠石艺术从造型、构思、制图、取材到施工,以“精品杰作”为主导,砌叠山石,洞石自然榫合,固不可摧。设计不拘一格,视地势环境变换手法,达到婉转多姿的艺术效果,既有浑然一体的气势,又有精雕细凿的裁度。

  建园林并非易事,以规模相对小的私家园林来说,需要先设计图纸,根据图纸实施,实施过程中再根据实际情况等因素进行调整,通常需要两年时间。凿池、叠石,加以雕栏、石桥,配置以各色嘉树,点缀名花佳卉,人处其中,如访名山、过小溪、观飞瀑,其乐陶陶……能让园主、访客有这样的感受,就说明成功了。

  比拟真山身心愉悦

  从业33年来,杨国范营建了常州新堂路蔡园、镇江金山寺“浮玉”、句容宝华山隆昌寺“鳌峰”、扬州观音山后花园、南京五台园“璞园”等300多处园林。他最得意的作品,是武进龙凤谷的一座假山。这座假山以千层岩堆成,高度5~6米,宽度在8~10米,层峦叠嶂,中有不少石洞,周围一圈小河道,既有大山的雄奇,也有灵秀之气。

  “水是中国园林造山叠石的血脉,水绕山环、曲曲折折才是美,因此我在叠石前预先做好设计,以达到显山露水的效果。”杨国范说,令他颇为自得的是这座假山的收顶工艺,“自然”是他对自己的评价,在比拟真山的同时,让游客们观山后有身心愉悦之感。

  假山是园林建筑与自然空间的联结体,杨国范以叠山造园为业,秉持“山无石不灵,水无石不清,居无石不雅、园无石不秀”的观念,传承戈裕良氏造山叠石艺术。艺术之路永无止境,他还参加了南风词社等文化研究团体,师从著名农民词家王鉴风、画家毛寒云、摄影家陈仲良等人,着力钻研中国书画和传统诗词,学习摄影技艺,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素养,服务园林营建。

艺匠杨国范传承非遗造山叠石艺术

责编: wanyifeng

苏ICP备10099057号-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10007 版权所有 武进区融媒体中心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