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网讯(通讯员 国立生 记者 田宇宙)“120”是危急重症患者的生命热线,是极为重要的“生命通道”。对于120工作人员来说,他们所接到的每一次呼救电话都成为一道救命的“指令”。
在2019年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记者来到南京市急救中心,采访了这群24小时随时待命的特殊人群。
在狭小的医疗舱内迎接新生命,在疾驰的救护车上静脉输液、插管、心肺复苏,在车祸现场止血包扎……对于南京市急救中心的护士来说,这些只是他们工作的一小部分。
“我们就好像处在一个特殊的战场,电话一来就赶紧‘上战场’,而且要求在3分钟内必须坐在救护车内并出发。”急救护士刘茗子告诉记者。
据统计,2018年南京市急救中心出车超过14万次,平均每天400次左右,而刘茗子所在的鼓楼急救站一天的最高出车量达到20次,这个数字意味着她每次出车基本都是在返站途中接到的指令,中间基本没有任何休息机会,连吃饭可能都要分三四次才能吃完。“大家睡觉的时候都不忘抱着电话。”刘茗子打趣到。
在急救情况下,时间对患者来说更加珍贵。有时为了争分夺秒抢救患者,急救人员不得不在飞速行进的急救车内为患者进行救治:包扎止血、心电监护、测血糖等。
“最困难的是输液。”刘茗子说,“为了寻找更好的稳定性,在狭小的医疗舱内我们必须靠在患者的担架床旁,一边握住病人的手臂,一边透过车窗观察前方路况,瞅准时机在最好的路况条件下迅速完成输液穿刺、注射。”
由于急救工作环境的不可预见性,醉酒、自杀、癫痫、车祸、精神疾病等各种情况成为严重威胁急救人员安全的因素,随时还要面对各种“血腥”的场面,也给急救护士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2019年的一天,鼓楼急救分站急救护士刘茗子接到出车任务,一男子因感情问题,醉酒后在宾馆内用玻璃碎片将自己手腕割破,鲜血直流。刘茗子回忆,当时该男子已情绪失控,拿起破碎的啤酒瓶到处挥舞,试图阻止别人救他。
“当时我们都特急,患者的手腕不断流血。我只能和对方慢慢沟通,趁他注意力转移,赶紧给他清创包扎。”直到该患者被送往医院后,刘茗子才发现患者在无意中用酒瓶给他划出的伤口。
2019年春节前的一天晚上,连续遇到三个醉酒的病人,其伤势并无大碍,但其中一人由于喝酒太多,一直在车上撒酒疯,乱踢乱吐还骂人。“我要保护车上的急救设备,还要好言相劝,身上不知被踢了多少下,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该男子在车上开始大便,弄得车内臭气熏天……回到站里,我和司机很是无奈,用一盆一盆的水冲了又冲,洗了又洗。”刘茗子说。
类似的难堪经历,几乎每位急救护士都有过。“许多醉酒的人病情叙述不清,轻则躁动不安,重者昏迷不醒,现场情况混乱,谁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刘茗子说。
不管曾经遇到怎样的危险,在接到出车“命令”后,急救人员仍旧想方设法,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救治。
“遇到堵车或是去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急救,我们只能用人工把患者抬出来。”在南京市急救中心没有男护士的情况下,“干起活儿来,根本没有男女之分。”
而在一次车祸现场,为了抢救卡在车内的受伤司机,急救中心的医生、护士和司机三个人在寒冷的高速路上轮流为伤者举吊瓶一小时,直至消防队员将患者从车上解救出来。
“虽然遇到突发事件我们总是以最快速度到达,但如果每个人都掌握了急救知识,或许会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南京市急救中心副主任魏强一直这么认为。所以为了培养更多“第一目击者”学会急救,刘茗子和她的急救护士同行们经常进社区、学校、企业等,通过理论及情景模拟,宣讲各种自救互救常识。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大家的急救意识,建设全民性的自救互救体系,减轻伤害,为院前医疗急救赢得宝贵时间,从而有效降低意外事件伤害程度;另一方面,也使市民真切感受到生命之重,懂得珍爱生命。”
刘茗子是众多急救护士的缩影:她们有上班的时间,下班的时间却从不固定;她们承担着抢救病人的责任与义务,却没有陪伴家人的闲暇时光。即使忙碌的工作让她们落下一身职业病,但她们仍要坚持。尽管有了几天休息日,但她们必须做好随时待命的准备……她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能够对得起“白衣天使”这个称号。“选择急救护士这个行业我从没后悔过,我们就是要与时间赛跑,为患者赢得更多生的机会。”刘茗子说。
刘茗子已经当了5年的护士,2017年4月以前,刘茗子一直是医院的护士,虽然从来没在院前工作过,但是从接触到的一些院前护士的口中,她了解到这份工作并不轻松,不仅待遇低,甚至要比医院辛苦很多。“院前的突发事件比较多,出车数量也多,不仅要求急救护士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需要灵敏的反应能力,及时准确地处置患者。记者问她这些年里印象最深的事情,她仍无法忘记3年前自己做下的一个决定。“我清楚地记得2016年4月,南京市急救中心招聘急救护士。为了锻炼自己,刘茗子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院前工作中。”
3年的急救工作,让刘茗子真正地体会到一名急救护士的不易。急救护理工作随机性强,病人病情复杂危重,突发事件多见。还记得上个月,刚刚出车回站,准备歇一会儿的刘茗子接到了一个任务:家属称患者出现面色青紫、呼吸浅的症状,经询问,患者以前有过哮喘病史。到达急救现场后,看到病情危急的患者,刘茗子立即协助医生为患者开通了静脉通路。在做心电图时,医生发现患者出现了室颤,刘茗子和医生赶紧跪在地上为其进行心肺复苏。七八分钟后,患者终于有了正常心跳,可刘茗子的心还没放下去,患者的病情又出现了反复……经过反反复复四次除颤后,患者恢复意识。这时,刘茗子已经为患者抢救了快一个小时,虽然天气不热,但是她汗流浃背,衣服都湿透了。“尽管又饿又累,但是一想到又救了一个人,我觉得其他什么都不重要了。”
选择了120,就意味着选择了辛苦和奉献。3年的急救工作,让刘茗子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胃炎这样的职业病。“以前在医院工作的时候,中午大概有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来到院前后,吃饭时间不固定。刚开始我看大家吃饭很快还不太理解,后来才知道,如果不快一点吃,真的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大家为了抢救病人时体力跟得上,都是抢时间吃上一口。”
致敬与时间赛跑的人!他们是120急救护士
责编: zhuangen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