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哗哗……”7月31日,记者来到淮安洪泽区三河镇四坝村,抽水泵里的水正汩汩涌向田边的排水沟,浇灌着正处在拔节期的大片水稻。看着已经长出二三十公分高的绿油油的稻子,村党总支书记王成刚紧皱的眉头稍稍舒展,“几个月没下雨了,7月12日,我们从区防指借来了4台大的抽水泵,每天从排水沟翻水,全村7500亩地的用水问题得到了解决,水稻旱情得到了缓解,没有影响到农作物生长。”
在金湖县黎城街道黎东村,47岁的村干部石礼国告诉交汇点记者:“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干旱的情形,往年这个时候我们都在防汛。7月24日,村里申请到了4台泵站,从附近的黎东河翻水,农作物旱情现在可以说是转危为安了。”
虽然遭遇60年一遇的气象干旱,但与同为大旱年份的1978年同期相比,今年洪泽湖水位高了0.37米,骆马湖水位高了0.16米,这离不开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有力运行。
围绕确保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不受影响,确保虽有旱情但不能形成旱灾的目标,我省目前已经全部开启江水北调、南水北调沿线泵站备用机组,并持续加大江水东引的力度,累计抽引江水近111亿立方米,按照玄武湖蓄水量550万立方米换算,相当于将2000个玄武湖输往苏北,创下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旱情就是命令。7月31日,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江都水利枢纽,隆隆的机组声如同吹响的战斗号角,振奋人心。今年入汛以来,为应对淮北地区旱情,全力保障苏北地区农业夏栽大用水,根据省水利厅调度指令,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自5月6日起投入抗旱运行,至7月30日,已累计运行86天,抽江水29.6亿立方米;江都东闸自年初即开闸向里下河地区引水,已累计运行192 天,自流引江水40.7亿立方米,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同时,万福闸利用长江高潮引江水3次,引水0.3亿立方米。
连轴转3个月,对机组和人员都是极大的考验。“虽然很辛苦,但没有工人抱怨过累。”该处党委书记、主任王冬生说,“我们落实三级防汛值班制,加强运行情况督查,同时做好设备巡查和维护。”
在该处集中控制中心的巨幅显示屏上,工作人员正目不转睛监控实时传输画面。这套该处自主研发的信息系统,可通过终端服务器和远程遥感硬件设备实时监控边远水闸工程运行情况,10分钟内将水情、雨情、工情信息准确无误地发送至省水利厅。
为及时掌握和全面反映水资源利用情况,配合做好流域调水抗旱工作,自6月10日起,省水文局扬州分局已经奋战在抗旱前线50天。8月1日清晨5:30,扬州分局局长王永东已经和监测人员一道,来到了大运河高邮子婴测流断面。“我们抽调了20多名党员干部,兵分多路,在多处设立断面监测水位流量,开展大运河抗旱水文测量。”王永东说。
监测人员在渡船上小心翼翼地将超声波流速仪放到河面上,一人牵着绳子拖拽仪器,一人捧着笔记本电脑读着数字,瞬时流速和流量在电脑上生成了曲线。上午8时,监测人员已上报完毕第一组水文监测数据。下午2点,在烈日的炙烤下,测量队员又准时开始了一天内的第二次水文监测。此刻,大运河河面没有一丝风,太阳直射加上水面漫反射,在测船上呆几分钟,就有种中暑的感觉。测量结束,大家都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除了技术支撑,抗旱还离不开行动有力的抢险队伍。根据当前我省苏北地区严峻抗旱用水形势,省防汛防旱指挥部7月25日下午做出部署,紧急调用省防汛防旱抢险中心、省骆运管理处抢险队人员及设备赴淮河入江水道金湖控制线段抽水补充洪泽湖水量。
交汇点记者在现场看到,95台潜水电泵开足马力,不断从高邮湖抽水输入入江水道,再经洪泽站抽入洪泽湖。“7月26日上午到这儿后,我们立即开展设备物资卸载,并进行架机作业,通过一天的努力,完成了全部潜水电泵架设工作。”省防汛防旱抢险中心副主任冯俊说。
抗旱现场,酷暑晴热难耐,由于流汗太多,队员们的衣服整天没有干的时候。
据统计,今年以来我省江水北调、南水北调、通榆河北延等跨流域调水工程各梯级泵站累计抽水113.3亿立方米,其中直接抽长江水41.1亿立方米,江水东引累计引水81.5亿立方米。在保障前一阶段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及重要航道用水需求的同时,还对洪泽湖、骆马湖等湖库进行补水。
省水利厅厅长陈杰表示,水利部门按照“保生活用水、保重点工业、保大运河重要节点航运,兼顾农业和生态用水”的目标,分析各类用水户用水需求和用水特性,制定抗旱应急调度计划,明确沿线各市县用水计划,细化到各引水口门,每5天进行一次优化调整。江水北调、南水北调工程满负荷运行北调送水,尽最大限度保持洪泽湖水位不低于11.0米、骆马湖水位不低于21.0米。同时强化输水河道堤防的巡查防守和河道阻水障碍物的清除,保障输水河道通畅。
直击60年一遇气象干旱:将2000个玄武湖输往苏北
责编: zhuangen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