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近两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扎实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成为十九大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率先打响的第一场硬仗。
绿树掩映,小桥流水,白墙红瓦的楼房整齐划一;白鹭悠闲飞落在不远处的碧绿稻田,静谧清新,令人心驰神往……日前,记者走进淮安市洪泽区黄集街道曹圩村,一派优美的乡村田园风光映入眼帘。难以想象的是,几年前这里还是个脏乱差的小村庄。如今,日处理150吨污水的村污水处理站投入运营,户户室外建有“三格式”化粪池、室内设有水冲式马桶,厨房内燃气灶、油烟机和瓷砖灶台成为标配,道路全部实现硬化、绿化和亮化。
规划先行 托起美丽乡村梦想
淮安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用3-5年时间打造100个美丽乡村,按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启动键”。去年淮安市委1号文件聚焦“实施乡村建设集聚提升行动”,配套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今年,淮安市又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事关全局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聚焦农村人居环境短板,着力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厕所粪污、生活污水和农业废弃物,提升村容村貌,切实解决如厕难、洗澡难、环境脏等农村人不愿留、城里人不愿来的“痛点”。
目前,淮安市1.8万座无害化厕所改造建设任务正加快实施;新增4个、共16个乡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以上;新建、改造规划保留规模较大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54个,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383.53公里,营造了良好的生态宜居农村环境。
淮安市“走出去”学习浙江经验,坚持规划先行,一张蓝图管到底。结合每个乡村耕地零散率、人口和区位等不同情况,合理确定“四类”村庄定位,按照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景区化”思路,紧密对接“一村一品”,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达100%。目前,淮安市已建成266个美丽宜居乡村。
长效管理 擦亮美丽乡村底色
淮安市金湖县红岭村实施环境整治网格化管理,全村分成7个片区,利用标语、横幅、宣传车,广泛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定点投放、绿化美化房前屋后。该村投资1000多万元,先后建成村污水处理厂,购置垃圾车15辆。每年村集体出资40万元清理、清运垃圾,沿道路两侧植树1.6万株,招聘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担任保洁长效管理员和监督员。该村村头公园内树绿花红,集中居住区宽敞整洁,获评“江苏省美丽乡村”。
为建立健全长效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淮安市搭建一支稳定队伍,解决多头管、都不管的问题;组织一次全面普查,找准最关切、最急切的需求;开展好一系列整治,落实重点抓、抓重点的事项。今年来,淮安市已完成改厕3923户,清理疏浚河道30条46.8公里、垃圾38万立方米,先后有24个镇(街道)、197个村居主动加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百千万”行动,1457个行政村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淮安市级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示范镇达76个,农民群众由最初的围观看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干。 淮安市今年共投资2550余万元,新建农村污水处理管网169.6公里,覆盖5.57万户居民;合理规划建设乡村公共厕所575座,建设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2万亩;推广应用绿色生态种养模式,畜禽粪污、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83%和94%,切实擦亮乡村秀美底色。
多方发力 展现美丽乡村风采
为保障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有序推进,淮安市农业农村局从办公经费中挤出50万元,专门用于机构日常巡查、联动检查、季度调度等;淮安市财政局首批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各县区分别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保证整治工作常态化。同时,淮安市将农村环境整治与农民住房条件改善结合起来,通过改造、整体搬迁等方式,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在推进1000多个行政村全域整治人居环境的基础上,重点培育10个示范镇、选树100个示范村、培植10000户“五好”美丽庭院示范户的“十百千万”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为把整治工作抓好抓实,淮安市坚持问题导向,每月对各县区进行一次督查,通报整治与月度得分情况,并以问题清单的形式进行交办整改,不完成不销号。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成效评估办法,采取日常与年度评估相结合,实行量化评估打分,考核综合优胜的县区最高可获100万元奖补。随着淮安市农村环境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大,“洁、净、美、绿”成为淮安更多乡村的主色调。
漫步金湖县塔集镇黄庄这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犹如步入江南水乡,还有洪泽区的大杨庄、金湖县塔集镇的荷韵小镇、盱眙县的陡山村等,通过农村环境整治,优化了生态、美化了环境、留下了乡愁。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江苏淮安:按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启动键”,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责编: zhuangen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