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天气: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管理 > 治国理政进行时 > 正文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两位烈士曾用鲜血染红的这片热土,如今成为全国农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来源: 作者: 日期:2019-09-11  报料热线:86598222

沈高镇位于泰州市姜堰区北郊,因沈庚余、高文生两位烈士而得名。这里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也无雄厚的工业基础,但沈高人发扬烈士精神,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

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

提起沈高镇,不能不提沈庚余、高文生两位烈士,沈高镇就是取二人的姓氏得名。沈庚余、高文生都出生在沈高周边的贫民家庭,1945年春天,两人一起参加革命。 1947年1月15日清晨,在区委委员沈庚余和时任胡练乡(今沈高等地)乡长高文生的带领下,革命小分队突袭了在张尤庄(今娄庄镇)的国民党顽固派及地方反动势力,缴获了大量武器后,撤到高家垛(今沈高等地)。气急败坏的敌人纠集了 30 多挺机枪,妄图歼灭小分队。

  小分队英勇还击,与敌激战10多个小时。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沈庚余掩护高文生等人破冰渡河。突围途中,沈庚余腹部中弹,倒在了河塘里……牺牲时年仅29岁。不久,敌人又将他怀孕的妻子抓住,残忍杀害。

  同年3月,高文生到楝树垛(今沈高等地)执行任务,返回途中被敌人发现,不幸被捕。敌人对其严刑拷打,高文生严守党的秘密。当晚,敌人将他绑在一棵大榆树上,疯狂地叫嚣:“再让你考虑两分钟,不讲就杀掉你。”

烈士英勇事迹 收入地方教材

高文生坚贞不屈,敌人用刺刀戳他的面部,他高呼:“共产党万岁!”敌人割下他的舌头和耳朵,他还是不屈地挺立着。恼羞成怒的敌人向他头上劈了两刀,对他胸口开了两枪,高文生英勇就义,时年39岁。

  解放战争胜利后,原泰县县委将两名烈士牺牲的这片热土改名为沈高乡,即现在的沈高镇。

  78岁的沈高中学退休教师丁克坚,曾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整理两位烈士的资料。退休后,他更是多次走访沈高、娄庄两地,寻找两位烈士事迹的见证人。

为了找到高文生烈士的儿子高炳元,丁克坚花了十多天时间, 走访娄庄镇各个村,终于找到对方,了解到许多高文生烈士生前鲜为人知的故事,丰富了烈士事迹材料。

  为更好地缅怀两位烈士,1984年,沈高乡人民政府专门划出土地,设立沈庚余、高文生烈士纪念场所,供广大干群瞻仰纪念。2015年,沈高镇人民政府全面改造沈庚余、高文生烈士纪念地,增设了烈士文化墙、烈士广场、烈士纪念亭等,重新规划了烈士广场绿化布局,新建了占地10亩的烈士陵园。

  如今,沈高镇烈士陵园已经成为当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主阵地。每到清明节、国家公祭日等重要节点,前往烈士陵园祭扫的群众络绎不绝。

这里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沈高镇还把沈庚余、高文生两位烈士的英勇事迹收入地方校本教材,依托学校课堂,在全镇中小学生心中播下“红色种子”。不仅如此,当地还高标准建设党员充电吧、红色走廊、巾帼党建馆等组织阵地,激活全镇2000多名党员潜能,凝聚红色发展力量。

  缅怀先烈的最好方式,就是传承和弘扬先烈精神。沈高人把两位烈士的精神提炼为“担当、奉献、牺牲”的沈高精神,这种精神贯穿了沈高建设发展的全过程。

近年来,沈高镇将“红色党建”与“绿色发展”相融合,用“沈高精神”鼓励党员引领创新创业,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现代农业,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沈高镇河横村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曾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生态环境“全球500佳”称号。当下,在河横村汉土家庭农场,稻田生态立体种养、水果亲子采摘人气很旺。尽管稻田里禾苗青青,但大米早就被预定一空;果园里有机种植的葡萄、无花果等,更是吸引大量游客前来采摘。

  农场主孙飞,是一名年轻的党员,2013年他流转300多亩土地,创办全镇首个家庭农场。他积极探索稻田养殖鱼虾等六种共作模式,将普通农田种成了高效农业“生态示范田”,每亩田纯收入5000多元,效益是普通稻麦种植的 4 倍多。孙飞不忘“党员要带领群众共同富”的初心,他用实际行动带领10多位贫困村民脱贫致富。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如今,沈高镇有 100 多名党员争种示范田,创立“党员+农户+特色产业”项目,为“党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注入活力。园区建成 3 个总面积 7500 亩的稻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引进江苏北农大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10多家农型科技企业,实现了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孵化、服务等综合功能。

  2018年,沈高农产品加工主营业务收入18 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6745元,增长8%。沈高镇先后获评国家级生态镇、全国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中国绿色名镇、江苏智能农业示范园区等,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镇等,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两位烈士曾用鲜血染红的这片热土,如今成为全国农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责编: zhuangenhui

苏ICP备10099057号-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10007 版权所有 武进区融媒体中心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