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千百年来以母亲般的胸怀滋养着两岸百姓,蜿蜒曲折之间,星罗棋布着成千上万个村落,它们之中有数十个村拥有着同样的名字——长江村。
相同的名字,演绎着不一样的精彩。被誉为“中国港口第一村”的江阴长江村,是中国“十大国际名村”,钢材出口至全球10多个国家,远洋运输走到非洲,“新长江”产业链遍及亚、欧、美、非四大洲;是令人艳羡的“中国幸福村”,家家住别墅、人人有分红、户户有存款……富了口袋又富脑袋的长江村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高擎“发展”与“富民”旗帜,把昔日的贫穷小渔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样板。
穷,是长江村最初的印记。
“1961年才有的长江村,当时由8个自然村组成。”今年79岁的长江村村民徐全民至今还记得那句“白颈根老鸭”,这是个略带歧视意味的乡下俚语,“我们平日里主要靠打鱼和编芦花靴筒维持生计。只有卖了芦花靴筒才有钱,有了钱就去量米,白白的米袋子挂在脖子上,所以被人叫做白颈根老鸭。”徐全民告诉记者,因为村里穷,当时附近人家闺女嫁人还有一个“潜规则”,那就是“宁给南一尺,不给北一丈”。这里的“北”,指的就是当时穷得叮当响的长江村。
“穷日子过了许多年,在大家看不到希望的时候,终于有能人站出来了。”徐全民口中的“能人”,就是被村民们尊称为老书记的李良宝。1971年,李良宝以做副业为名,拿着村里东拼西凑的700元钱,在老夏港河畔筹建了两座小砖窑烧砖,开始创业。
徐全民当时和老书记一起出来搞“副业”,对于创业时的那段艰难历史,他记忆犹新。“当时,我们从国营夏港联益窑厂请来老师傅协助砌窑,老书记怕出问题,干脆24小时在窑场守着,这一守就是14个月。手皲裂、脸黝黑,村里人都叫他‘窑乌鬼’。”从烧第二窑砖起,小窑烧出的青砖已经可以和国营联益窑厂的青砖相媲美。凭着这份执著和辛勤,李良宝和他的创业伙伴“烧窑卖砖”,为长江村办企业蓄积了“第一桶金”。
“砖窑赚了钱,就开始买船搞运输,从起初的5吨水泥船,到后来的20吨机帆船,一方面可以节省自家卖砖头的运费,另一方面还能接外面的活赚运费,老书记就这样精打细算地一点点把村里的家底攒了出来。”
“1973年,我们带着搞运输、办窑场积累下来的资金,在夏港联益窑厂旁搭起了7间草房作车间,又购买了10台仪表车床,办起了长江五金厂,五金厂当年就盈利8000多元。”徐全民告诉记者,从那年起,长江村办企业的脚步越来越快,螺帽厂、江阴化工一厂长江分厂、长江砖瓦厂、长江拆船厂、长江钢管公司、长达钢铁厂……作为和老书记一起创业的“小伙伴”,徐全民全程参与了其中5家工厂的组建工作。
求变,简单明了,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求变的脚步从未停过。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长江村抓住了发展乡镇企业、实施沿江开发、深化企业改革等机遇,1983年全村工业副业产值突破500万元,1993年全村产值突破亿元大关,成为江阴地区第三家超亿元村。
“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这是老书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今,在长江村还会看到这样的标语。正是凭着这种敢想敢拼的精神,长江村走上了腾飞发展之路。2018年,长江村村级经济总量达600亿元,税收达16.5亿元,江苏新长江实业集团发展成为产值超500亿元的中国500强企业。
2015年5月25日,这是长江村新一代掌舵人李洪耀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日子,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了。“总书记来到我们在舟山投资的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登船坞、观作业。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我们要在国际竞争中抓住机遇,增强信心,拼搏向前!”
事实上,依江而建、依江而兴的长江村,一直以来就是在抢抓机遇中发展起来的。
李洪耀告诉记者,世世代代生长在长江边的“长江人”,历来就有水上捕捞的传统。“从1988年起,老书记大胆决策,先后投入近20亿元实施港口开发建设。30多年来,长江村建成了4座内港码头、4个外港码头,拥有10个超3万吨级泊位、15个5000吨级泊位、30个1000吨级泊位……”如今,长江村港口的年吞吐量可达1亿多吨,江阴新港区建设初具规模。
靠江吃江。1998年,长江村从兼并江阴夏港拆船厂起步,创新发展方式,坚持绿色拆解,打造出一条“废船拆解—废铁冶炼—钢材轧制—船舶修造—远洋运输”全流程循环经济产业链。新长江集团因此成功入选“2017中国循环经济年度最佳实践”。
走出去发展天地宽,2004年3月,长江村在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投资15亿元创办长强钢铁有限公司。“6年后,我们又敏锐地抓住了行业发展的机遇,新长江集团在浙江舟山投资65亿元建设了舟山长宏国际产业园,成为全球知名的海洋船舶全产业链园区。”
“总书记的鼓励更坚定了长江人‘走出去’的决心和信心。今后,新长江集团还将围绕实体经济,打造‘千亿集团、百年企业’。”李洪耀告诉记者,依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2015年以来,舟山长宏国际产业园实现了建造30万吨以上大型船舶的能力。同时,长宏在修船方面涉及范围广、修理量大,从散货船、油轮,再到钻井平台,完成了30万吨油轮的修理改装,还承接了石油钻井平台修理工程。“现在,我们正向着建设国际一流船舶修造企业、船舶修理基地和废钢交易基地的目标奋力迈进。”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是长江村的发展秘诀。村子发展好了,村民成了最大的“赢家”。
熟悉长江村的人都知道,长江村对行政支出很“小气”,但对民生方面的投入很“大气”。村民小组组长季惠英告诉记者,2012年,长江村建企40周年,村里给近3000名村民发放黄金、白银,这让长江村名噪一时。“其实,不止送真金白银,村里一直在变着法儿给村民送实惠。”
1995年起,长江村陆续投资4亿多元,历时10年,让818户村民家家住上了别墅,每月给村民送水送电;启动“双暖”民生工程,全村村民可以享受24小时热水和冬季暖气供应;设立“爱心互助基金”,对因病致贫的家庭,除各种保险报销以外的自费部分,再按比例进行补助,全村形成了“千人帮一人”的互助和谐氛围;建成千亩“长江之星”湿地生态园、长江村中央花园,免费向村民开放……
如今,伴随着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长江村的民生福利“大礼包”又增添了新内容。“以前,我们这里流行的是住别墅、享股份、拿现金、得金银”,现在又围绕“健康、保障、文化”六个字,全面提升村民素质。2017年,村民职工代表大会后,村里又给村民送出“八金”,即爱心基金、尊老金、婚嫁金、生育金、抚恤金、奖学金、助学金、旅游金。而类似的惊喜,村民不定期就能收到。在第十一届全国“村长”论坛上,长江村被授予“中国幸福村”荣誉称号。
时光荏苒,江涛依旧。扬子江畔那个昔日贫困的小渔村,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经济十强村,实现了经济繁荣、民生普惠,幸福共享。李洪耀告诉记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千亿集团、百年企业”,是长江村早已拟定的“小目标”。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小渔村,大梦想——江阴长江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责编: zhuangenhui